一吃就吐 高二生檢出胃癌


記者戴淑芳/台北報導
胃癌早期少有症狀,或常被誤認為潰瘍,直到確診往往已是晚期,一名年僅  17歲的高二男生,因為腸胃不適,一吃東西就感覺胃脹且吐不停,就醫檢查竟是胃癌。
收治高中生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表示,去年就送走了  23歲的胃癌患者,但碰到年紀這麼小就確診胃癌的病例,且追溯飲食、家族病史等,也沒有找到明顯的危險因子,讓他驚訝。
國內每年胃癌發生人數都約  38000人,雖在十大癌症排名退居第九,但每年死亡約  2300人,仍在十大死因的第七名,趙毅表示,這數字只是凸顯國人罹患胃癌情形沒有改變,只是被發生率更凶猛的口腔癌等其他癌症追上。
胃癌早期治療成效不差,如旅日棒球國手王貞治就是沒有胃的人,但趙毅表示,目前國內胃癌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,僅有約  3成患者可早期發現接受手術治療,惟手術後  5年內仍有  4成患者會再復發或轉移。晚期胃癌的一線化療有一半的人存活率僅  8-14個月,二線化療有一半存活率更降到  4-6個月,若是標準治療通通失效,就只剩下安寧治療或緩和性症狀治療一途。
隨著醫學進步,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通過第  3期臨床試驗證實,患者  1年存活率可達近  3成,對治療有反應的患者,對藥物的持續反應時間可長達近  10個月,有效延長胃癌患者的長期存活率,為晚期胃癌患者帶來治療曙光。
趙毅提醒,除了家族史、菸酒之外,飲食是胃癌的危險因子之一,以愛吃燒烤、發酵、醃漬食物的韓國、日本為例,胃癌發生率分為每  10萬人有  42人、  30人,遠高於台灣約  11人,可見病從口入。
胃癌早期少有症狀,或常被誤認為是單純的潰瘍,趙毅指出,如果一吃東西就堵脹,或一吃就飽脹,就要注意,假使同一症狀治療超過  2週未見改善,務必就醫照胃鏡檢查。










本文引用自: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iu6m0e0xm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